苏州疫情情况一出,相关新闻下又有些网友在抱怨了。其实这是个对动态的理解问题,我来聊两句
所谓的对动态的理解,首先就是要意识到中国还是跟世界相连的。虽然采取了严格的入境政策,但是只要你有人员流动、有货物流动,甚至只要你没办法保证边境100%围起来,那么外部压力就是会反应到国内。最近几个月国外什么情况?单美国一地,最高峰日增破百万,即使今天也还有二十万上下的日增。

所以还抱着对原先国内清零的预期,像21年上半年那样,国内长期无本土疫情,这是刻舟求剑,动态清零四个字只看到了个零。

我谈这个理解,当然不止是想说疫情就是这么个现实大家要理解,而且是这种比较让人疲惫的、按下葫芦起了瓢的情况,也不会是长期状态。不要抱着现在的感受去预测接下来一整年,那也是一种刻舟求剑。

从动态的起伏来看,与国外的情况相对应,我们现在的调控压力应该也是处于高点下落的位置。在过去几个月的高峰期还能基本控制好,那么这个政策就是有效的,而随着o变种这一波在国外逐渐消退,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国内压力也会变小。

以美国为参照,如果2-3个月后可以回到日增6-7万例,那么我们也可以再次期待像21年上半年那样的长期风平浪静的时期。

最后谈谈对“共存”的理解。有的网友总盯着健康码、核酸、管控等要求,觉得成本这么高还不能完全保证长期无疫情,觉得我们没有学会跟病毒共存,等等。

实际上,我们现在在做的“动态清零”,正是跟病毒共存的方式。所谓动态,就是理解疫情在短期内会是一个常态化的情况,它可能时不时在某地小规模出现。一旦出现,有一套体系来调控它,体系本身也在不断改善。

而且其实大家也都比较习惯了,反正有事肯定会通知到人,有需要就去排队做几次核酸,大部分情况下就完了。这种常态的、习惯的感觉,本身不就是共存的一种么,哲学不同而已。

至于说成本,哪种哲学没有成本呢?只是谁付的问题而已。躺平整体成本只会更高、更为两极分化。很多人不想负担的成本加在了不得不负担的人身上。而且这种成本的分布一定是不均匀、且很大程度跟社会资源和财富相关的。

当你每天出门工作,都要担心会不会感染;当你孩子班上三天两头有人确诊,纠结到底还让不让Ta去学校;当你需要面对家里的老人/病人不幸离世的原因,是因为你出门工作把病毒带回了家……这时候你再来回头批评国内成本高。这些都是国外很多人真实面临的艰难处境,更不说90万的死亡人数。相比之下,做几次核酸怎么了?

世间没有万全法,但政府、社会一起负担成本,对每个普通人是更安全、更公平的。有的人所希望的,无非是想让别人去负担这个成本罢了。

就别太自信了…

#苏州疫情##微博新知博主#
欢迎新用户
o p

正在加载,请稍候...